定义与起源
GMP 是英文 “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” 的缩写,直译为 “良好的生产规范”。在医疗领域,它是一套适用于药品、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准则,旨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,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、交叉污染以及混淆、差错等风险。
20 世纪 60 年代,美国发生了 “反应停事件”,导致大量畸形儿出生,引发了全球对药品安全的高度关注。为了加强药品监管,保障公众用药安全,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于 1963 年率先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药品 GMP。此后,各国纷纷效仿并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 GMP 规范。
主要内容
人员要求:明确规定了药品生产企业各级人员的资质、职责和培训要求。企业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、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,他们应熟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要求。所有员工都要接受定期培训,包括 GMP 知识、岗位技能、卫生与健康等方面的培训,以确保员工具备正确执行生产操作和质量控制的能力。
厂房与设施: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厂房选址、设计、布局、建造、改造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。厂房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,确保生产区域与仓储区域、办公区域有效分开,防止交叉污染。同时,要配备相应的设施,如空调净化系统、给排水系统、照明系统、消防系统等,以满足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需要。
设备管理:涵盖了药品生产所需的各类设备的选型、安装、调试、验证、使用、维护、清洁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要求。设备的设计和选型应符合药品生产的要求,易于清洁、消毒或灭菌,便于操作和维护。所有设备都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,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。关键设备在投入使用前要进行验证,以证明其能够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。
物料管理:涉及药品生产所需的原辅料、包装材料、中间产品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等物料的采购、验收、储存、发放、使用等环节的管理。物料的采购应从经审计合格的供应商处采购,确保物料的质量符合要求。物料的储存应根据其性质和要求进行分类存放,有适当的储存条件和标识,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。物料的发放和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、近效期先出的原则,并要有准确的记录。
生产管理:规范了药品生产的全过程,包括生产工艺的制定、生产操作的执行、生产记录的填写等。生产工艺应经过验证,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。生产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,操作人员要穿戴符合要求的工作服、口罩、帽子等,遵守卫生和无菌操作规定。生产过程中要对各项参数进行监控和记录,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溯性。
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:质量控制是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、成品进行检验和放行的过程,包括制定质量标准、检验操作规程、取样方法等。质量保证则是确保药品质量符合法规要求的一系列活动,包括建立质量管理体系、进行内部审核、管理评审等。企业必须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,负责药品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和监督,确保只有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放行销售。
认证流程
申请:企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 GMP 认证申请,并提交相关资料,如企业基本情况、生产车间及设施设备情况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。
资料审查: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查,判断其是否符合认证要求。如资料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,企业需在规定时间内补充或修改资料。
现场检查:资料审查通过后,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。检查内容包括人员、厂房设施、设备、物料、生产过程、质量控制等方面,检查专家会按照 GMP 标准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,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。
整改与复查:企业根据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,并将整改情况上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复查,确保企业整改措施落实到位。
认证发证:经审查和检查,企业符合 GMP 要求的,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颁发 GMP 认证证书。
意义
保障公众健康:通过对药品生产全过程的严格控制,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,使患者能够使用到质量可靠、疗效确切的药品,减少因药品质量问题导致的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,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。
规范行业发展:为药品生产企业提供了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,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,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,推动整个医药行业的规范化、标准化发展。
促进国际贸易:GMP 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标准,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 GMP 认证作为药品进口的基本条件之一。企业通过 GMP 认证,有助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,促进药品的国际贸易。